紹興出殯風俗有哪些?紹興出殯風俗介紹
發布時間:2025-04-08 09:26:14 文章分類:殯葬百科 閱讀人數:人

一、前期準備
1、移尸門板:
人死后,家人會用一門板放于兩條長凳上,讓死者躺于門板上,頭下放瓦或磚,磚瓦上包布,頭向大門,腳向里。如果是在雷雨季節去世,門板下還要放秧苗,以解打雷可能讓死人肚子鼓起來脹破的現象。
2、報喪:
家人向親友報喪,報喪者無論晴雨均需右腋倒夾雨傘一把,作為報喪標識。親戚等報喪的人一到,要哭幾聲,還要做兩碗點心,一碗給報喪者吃,一碗供死者。等報喪的人走時,用一只碗擲在報喪人的后面。
3、道士到場:
立即通知道士前來做道事,布置靈堂,堂上掛白布,布上掛死者肖像,兩旁掛對聯,內容為哀思。白布前放置八仙桌,桌上放食品與兩紅燭,腳后也放紅燭,外加長明燈。另外接通高音喇叭,放哀樂。道士還要進行寫素頭紙、選擇出喪日子、安排道事場次等工作。
4、買水沖浴:
入殮前,長子要穿壽衣去河里買水,另一人為之撐傘赴河埠或井邊叩拜水神,投銅錢或其他硬幣,舀水一桶而歸,在遺體上用紗布略加擦揩。
5、穿壽衣:
一般用預制的春衣,每穿一件,必夾入銀錠,用扎縛。如用死者生前之衣,則需剪去組扣布袋。最后,在死者肩上斜掛“招魂袋”一只,內置扇子、鏡子、毛巾、火柴、銀錠及從死者身上剪下的指甲等物。入棺時須由長子捧頭,次子抬腳,請人協助。
二、出殯儀式
1、起靈:
出殯時間多定于早晨,起靈前要供祭舉哀。靈柩行進時,必雇請和尚道士吹打送行,前有“引路幡”兩支由童男女執,或插于船頭車尾,中香上常見題句是“金童前引路,玉女送歸山”。扶柩出戶外百步處,長子手捧逝者牌位在旁人打傘,由僧道送出。牌位俗稱“木主”,用木材制成,正面寫逝者頭銜與姓名,背面寫逝者生卒時間、簡歷、子女姓氏與安葬之地。書寫木主時子孫必須穿孝服跪于周圍。
2、送喪禮:
當親友鄰居送來喪禮時,值場的死者后輩應大哭,以示悲傷。收禮后喪家應給送禮人一塊新的白布,以示感謝,并再三關照送禮人何時來吃豆腐飯。
3、路祭:
出喪的時候要置一桌飯菜,擺在路上,祭奠亡者。死者的子孫跪拜后,逐個用筷子輪流夾菜,放在“糧窩頭瓶”內,然后用線把“糧窩頭瓶”團團繞住,供死者墳內食用。
三、后續習俗
1、做七:
按照傳統,人死后的紀念儀式很有講究。從剛死的那天算起,每隔七天做一次祭奠,稱為“做七”,有頭七、二七、三七、四七、五七等。之后還有百日、周年、三年等祭奠活動。
2、翻九樓:
在室外選一平坦場地,底層一字形擺九頂入仙桌,一層層疊上去。兩個道士相對而立,頭裹黃巾,邊做手勢邊吆喝,一層層倒豎雙腳翻上去,翻到頂層放一頂四腳仰天的小桌子,上面再放一頂四腳朝下的小桌子。這時道士俯臥小桌子上,下面鑼鼓助威,上面昂首旋轉,名為“越桌”。
四、現代變遷
隨著時代的發展,紹興的出殯風俗也在逐漸變化。現在,紹興推行火葬,人們佩黑紗白花為死者致哀,然后將遺體火化,儀式相對簡單。但在農村地區,喪葬舊俗依然有部分存在。
標題:紹興出殯風俗有哪些?紹興出殯風俗介紹 地址:http://www.yxze.cn/binzangbaike/272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