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陽祠堂喪事風俗有哪些?東陽祠堂喪事風俗介紹
發布時間:2025-06-05 22:47:15 文章分類:喪事服務 閱讀人數:人

一、喪事基本流程
1、初終與報喪
老人臨終前,直系親屬需守在身邊,聽其遺言,直至咽氣,此為“送終”。未能送終常被視為不孝。斷氣后,將遺體移至正廳或臨時鋪設的門板上,頭朝外、腳朝里,點“腳尾燈”,燒“落氣紙”,并向親友報喪。報喪者需攜帶雨傘,到親友家將傘頭朝下置于門外,進門告知噩耗。
2、入殮與守靈
為逝者擦洗身體、換上壽衣(件數為奇數,如五、七、九件),隨后入棺。棺底鋪石灰、草木灰防潮,遺體周圍放置生前喜愛之物。棺材不釘死,以便親友瞻仰遺容。靈堂設于祠堂或家中,擺放遺像、香燭、祭品,親屬晝夜輪流守靈。
3、做道場與超度
請僧道誦經拜懺,超度亡靈。道場時間不一,短則一天一夜,長則三天三夜。期間舉行“破地獄”等儀式,助逝者靈魂解脫。
4、出殯與安葬
擇吉日吉時出殯。孝子摔破“靈盆”,抬棺隊伍前往墓地,途中撒“買路錢”。棺材入墓穴后封土掩埋,堆起墳包,立碑。部分地區有“暖壙”(用芝麻桿燒墓坑)、“淋雞血”等習俗。
5、回靈與守孝
安葬后,送葬人員返回家中跨火盆去晦氣。守孝期間,家屬不參加娛樂活動、不穿鮮艷衣服,一般守孝三年(現代簡化為百天或一年)。
二、祠堂中的禮儀規范
1、宗族參與
祠堂是喪事的核心場所,靈堂多設于此。族長或長輩主持儀式,協調族人分工,如安排報喪、接待親友、組織道場等。出殯時,祠堂前可能舉行儀式,孝子向祖宗牌位行禮,告慰先人。
2、祭品與供奉
靈堂供桌上擺滿祭品,包括新鮮水果、熱飯菜、香燭等。部分地區有“滿口飯”(給逝者嘴巴塞一口米飯)的習俗。守靈期間,每日早晚供奉飯菜、茶水,點燃香燭。
3、服飾與行為
親屬穿孝服、戴孝帽,腰系麻繩。男子不穿華麗衣服,婦女脫去裝飾品與彩色衣物。守靈時,親屬需保持肅穆,不得大聲喧嘩或嬉笑。
三、特殊習俗與禁忌
1、“做七”與祭祀
逝者去世后,每七天舉行一次祭祀,共七次。“五七”或“六七”為大祭,祭品由出嫁女兒準備,設豬頭、鵝等。“七七”后第二天(五十天),做滿筵羹飯,祭請祖宗四代,牌位送入宗祠安放。
2、禁忌與講究
壽材蓋上忌有線,否則靈魂被鎮壓,后代不得安寧。人死后忌說“死”,而稱“老”“過輩”。出殯時忌下雨,俗諺“雨打棺材背,農家運要退”,若逢雨則用被單、油布蓋棺。墓碑題字講究,用“生老病苦死”五字推算,若“墓”字落在“病苦死”上則不吉,需增刪文字使其落在“生老”上。
四、現代變遷
1、簡化儀式
隨著社會發展,部分繁瑣儀式被簡化,如守孝時間縮短、道場規模減小。一些地區成立紅白喜事理事會,制定喪事操辦標準,限制桌數、菜金,禁止擺道場、收禮金。
2、文明新風
倡導文明節儉,如生態公墓禁止焚香燒紙,改用鮮花祭祀。
標題:東陽祠堂喪事風俗有哪些?東陽祠堂喪事風俗介紹 地址:http://www.yxze.cn/sangshifuwu/3644.html